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1-20/doc-ikyakumy1480391.shtml"
原標題:28家企業完成融資,近百家資本涌入,醫美上游誰是最強王者來源:動脈網從去年年初到現在,醫美上游持續火爆。怎么說?從登陸二級市場企業的股價來看,哈三聯、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華東醫藥、奧園美谷等頭部上游企業的股價去年皆實現了上漲,漲幅分別為125.5%、49.7%、7.2%、9.6%、55.6%、40.6%(2021年12月31日股價與2020年同期相比)。去年上半年最熱鬧的時候,哈三聯、奧園美谷的漲幅甚至都超過了200%。再看一級市場,根據動脈橙數據庫數據,2021年到現在我國醫美行業共有28家企業完成融資,總吸金額超30億人民幣,創下了歷史新紀錄。其中,23家為上游企業,占比高達82%。更重要的是,它們背后站著的投資方陣容十分豪華。無論是騰訊、小米等巨頭企業,還是軟銀、IDG、北極光、高盛、高瓴、真格基金、云鋒基金等頂級投資機構,它們的名字紛紛出現在醫美上游企業的融資新聞里。另外,多家企業出現了投資人投完后再追加額度的情況。“一家做生物活性原料的早期醫美企業在完成數千萬的融資后,一下吸引了十多家機構想要去拜訪。”一位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人王寒告訴動脈網,“到現在,這個項目搶手到必須要找老股東這樣的熟人關系才能與企業創始人搭上話,通過第三方或媒體對接都不太容易。”更有意思的是,原本主營業務為房產運營的奧園美谷從2020年底完成更名并宣布進入醫美賽道開始,在去年與肌源醫藥、KDMedical等企業簽署了多項有關高端醫美護膚產品的戰略合作協議,從而正式擠進醫美上游,股價在2021年實現幾連跳。行業超高的熱度,實際來自底層邏輯的變化。“未來5到10年,行業發展的驅動力不是需求,而是上游。核心驅動力是材料和技術。”銘豐資本創始合伙人金雪坤表示。“這幾年人們的消費特點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加上愛美客、華熙生物的龍頭示范效應,表明醫美上游能誕生巨頭企業,這也是吸引投資機構押注的重要原因。”北極光創投合伙人宋高廣告訴動脈網,從事醫療的投資人越來越多,專業人才集聚也促使醫美上游的投資熱鬧。可以看到,自2021年始,醫美上游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醫美上游為何如此火熱?2021年以來的重大變化是什麼?有哪些新的趨勢正在出現?還有哪些難題待解決?針對這些問題,動脈網通過梳理,以及與多位行業人士和投資人訪談,以期一窺問題的答案。謀篇:砸下逾20億,資本為何集體到醫美上游掘金?從整個醫美行業2021年的情況來看,上游是融資頻率和吸金總額最大的領域,超過了往年一直領跑的中游醫美服務機構。投資機構紛紛切換領域,實則與行業的現狀有關:我國醫美產業鏈當下的典型特征是價值分布不均衡,上游企業營利能力強勁,但中下游企業盈利情況略顯乏力,頭部效應加劇。何以見得?動脈網翻閱哈三聯、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華東醫藥、奧園美谷6家醫美上游企業的財報后發現,它們的凈利潤在2021年前三季度分別為5.398億、7.089億、5.553億、3.105億、18.95億、2.11億,凈利率分別為76.17%、69.25%、18.39%、24.65%、7.49%、14.79%。這樣的凈利水平,放在A股4000多家公司里,普遍處于最前列。而在整個醫美產業鏈中,醫美服務機構和流量平臺等中下游企業,平均毛利潤分別為50%-70%,平均凈利潤只有5%-15%。能使平均凈利潤維持在20%~40%的上游企業,自然成為了投資機構們的香餑餑。另一方面,我國醫美行業滲透率僅3.6%,而對標發達市場10%左右的市場滲透率(艾媒咨詢研究數據),未來我國醫美消費人群有望突破1.5億。也就是說,醫美需求在較長一段時間仍將十分旺盛,而上游的材料和技術可以讓潛在的需求變成現實。2021年的市場數據表現可以佐證。比如玻尿酸三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的業績持續上漲,僅上半年三家營收便達到了35億元,核心原因就在于用戶對玻尿酸產品的持續青睞。在銘豐資本創始合伙人金雪坤看來,材料和技術可以讓潛在的需求變成現實,而材料和技術多數掌握在上游企業手中。“像當年的蘋果手機一樣,當時其實并不知道有這么一個需求,但有了蘋果手機以后才知道這是需要的,材料和技術可以驅動一個行業產生變化。”一言以蔽之,憑借超強的吸金能力和競爭壁壘,以及能誕生龍頭企業的巨大潛力,我國醫美產業已經真正開始進入到以技術、產品創新為王的業務增長階段。在此背景下,尋找滿足新消費群體的新材料、新技術,以及通過數字化技術提升服務邊界和效率等的創新企業,將成為接下來醫美行業的主流。戰局:龍頭企業打響“注射戰”,資本蜂擁護膚原料與美容儀2021年,醫美上游企業在輕醫美產品領域加速發力,掀起了一波醫美產品上市潮。最受關注的便是再生類注射劑相關產品的相繼獲批。2021年4月,華東醫藥全資子公司Sinclair的產品Ellansé“少女針”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NMPA)的《醫療器械注冊證》;同月,長春圣博瑪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劑”獲批,成為我國獲批的第一款三類醫療器械資質的“童顏針”;6月,愛美客的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微球的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第二款三類“童顏針”)獲批上市。作為膠原蛋白增生劑,“童顏針”和“少女針”的適應癥相同,皆可用于改善皺紋、增加彈性、緊致、提升。兩者的不同主要來自于成分,童顏針是聚左旋乳酸,少女針則為70%的PB-S生物降解材料(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和30%的微型晶球聚己內脂(Polycaprolactone,PCL)所組成,某種層面上“少女針”塑形效果更好,因此也被稱為“童顏針”二代。根據方正證券的數據,我國的少女針童顏針市場空間將在2025年增長到近30億元,持續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率。童顏針少女針作為大單品現金奶牛業務,接下來在2022年的市場放量中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去年6月,山西錦波生物“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凍干纖維”獲批上市。產品可用于面部真皮組織填充以糾正額部動力性皺紋(包括眉間紋、額頭紋和魚尾紋),成為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個采用新型生物材料——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制備的醫療器械。與此同時,四環醫藥、尚禮、高德美、韓國Regen等品牌也正在進行注射類產品的臨床試驗、NMPA注冊申報,龍頭企業的“注射戰”無疑已經正式打響。作為上游壁壘最高的賽道之一,肉毒素在2021年正式開啟商業競爭的“四強格局”:國家藥品監督局批準的肉毒素產品達到了4款,分別是艾爾建的保妥適、易普森的吉適、韓國生物制藥公司的樂提葆、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衡力,其中有三款均為進口產品。從四家的競爭差異化來看,保妥適和吉適主要定位人群是貴婦,價格高昂;樂提葆主要針對的是時尚年輕人,價格處在中間段;衡力則主要聚焦學生人群,價格便宜。“肉毒素是一個供給市場,只要產品定位明晰,一獲批上市便能迅速搶占市場。”王寒表示,以樂提葆為例,其獲批后,在2021年上半年發貨就接近20萬瓶。從數據中便可一窺肉毒素的受歡迎程度。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1年肉毒素占據了注射類醫美消費52.9%的市場,但滲透率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顯示,我國市場上玻尿酸、肉毒素類產品70%左右是假貨水貨。2020年,我國正規肉毒素銷量僅占34%。豐厚的市場回報也讓肉毒素市場的潛在競爭加大。目前從全球來看,在研的肉毒素至少有5家,其中商業化進展最快的是德國Merz和精鼎醫藥的Xeomin,預計將于今明兩年上市。王寒表示,由于肉毒素本身作為毒麻藥品的特殊性,因此國內企業普遍選擇用代理的方式,縮短上市進程,這使得肉毒素產品的競爭,已經成為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游戲。“2022年還會延續去年的趨勢,而精準定位、具有獨特優勢或營銷能力突出的肉毒素品牌有望攫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玻尿酸作為最成熟的醫美類產品之一,在2021年開始向功能食品等領域切入。由于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三家龍頭在二級市場的亮眼表現,玻尿酸在去年大熱了一把。據沙利文預測,2024年玻尿酸市場有望達到120億元人民幣,市場仍將持續擴容。競爭格局方面,國內獲批的玻尿酸廠家非常多,國外品牌產品幾乎均已進入國內,國產獲批廠牌達到18家。但是,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的主要為四家進口產品和愛美客等三家國產品牌。進口方面,華東醫藥代理的韓國LG伊婉、美國艾爾建的喬雅登和高德美的瑞蘭占據銷售額的前三名;其中伊婉以高性價比占據2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國產方面,愛美客、華熙和昊海生科定位為中低端,其中愛美客的嗨體由于針對頸紋的差異化定位以及許可證稀缺性成為國產中的佼佼者。“玻尿酸未來‘醫’的屬性會逐漸淡化,其使用場景和使用頻率會不斷趨近護膚品這一‘美’的屬性,從而使其在美妝、功能性食品等領域的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王寒表示。就在2021年初,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了玻尿酸作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一時間眾多企業紛紛入局,欲意搶占口服玻尿酸這一賽道。例如華熙生物推出了“水肌泉”玻尿酸飲品,網紅品牌漢口二廠也推出了玻尿酸氣泡水“哈水”等。美妝護膚方面,以騰訊投資的福瑞達生物為例,其除了原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等業務外,目前擁有專研玻尿酸護膚的“頤蓮”、微生態科學護膚的“璦爾博士”等11個品牌。達晨投資的玻尿酸企業梅曄生物也專注在美妝護膚,主營凌博士(護膚品)、FMFM(身體護理)、自然旋律(護膚和洗護)三個品牌。其中,凌博士(護膚品)核心成分是全分子量玻尿酸GaussianHA,于2021年推向市場,上市5個月銷售額已近2億元。華熙生物的財報顯示,在營收結構中,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的收入達到了13.46億元,首次超過了產品原料的7.03億元,以及醫療終端產品的5.76億元的收入。從這可以看出玻尿酸仍有不錯的市場潛力待挖掘。可以預見,進入2022年,玻尿酸將持續向功能性護膚和美妝等賽道延伸,從而拓展更大的市場邊界。除了再生類注射劑、肉毒素、玻尿酸三大領域被龍頭企業競相角逐外,諸如醫用敷料、功效型護膚品、化學煥膚藥物、微針等細分領域也在2021年引起一二級投資方密集關注。2021年沖擊上市的敷爾佳、創爾生物,以及獲得融資的鉑舍生物、未名拾光、珈凱生物、邁諾威醫藥、廣州新濟藥業等企業便聚焦在這一塊。敷爾佳和創爾生物皆是醫用敷料(網稱“醫美面膜”)的龍頭企業。敷爾佳產品包括醫用敷料貼及貼、膜(含涂抹式面膜)類等,創爾生物產品包括創福康系列與創爾美系列,前者主要用于創面的輔助治療,后者主要用于皮膚屏障護理等。根據招股書,2018年到2020年,創爾生物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4億元、3.03億和3.0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6708萬元、7322.78萬元和9249.81萬元。然而2021年上半年,創爾生物業績下滑明顯,營收僅1.08億元,同比下降17.74%,歸母凈利潤為2122.72萬元,同比下滑45.1%。這背后的原因在于政策的收緊。去年,國家藥監局對所謂“醫美面膜”“械字號面膜”產品監管加強,致使醫用敷料市場靠營銷帶動營收大幅增長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更重要的地方在于,醫用敷料的研發壁壘還沒有達到很高。根據敷爾佳招股書,2018年到2021年1季度,其研發投入分別約為30.萬元、60萬元、148萬元和1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08%、0.04%、0.09%及0.04%,截至去年3月31日,敷爾佳共擁有員工291人,其中研發人員2人,占員工總數0.69%。從這點看,醫用敷料行業若想出現真正的巨頭企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截至目前,敷爾佳、創爾生物IPO皆折戟,后續市場表現待考驗。但即便如此,作為醫美上游的一個重要門類,醫用敷料在一級市場受到的追捧仍然不減。巨子生物就在近期獲得了一輪數十億級的融資,投資方據悉包括了高瓴、CPE、銘豐資本等。2021年完成融資的鉑舍生物、未名拾光、珈凱生物等皆聚焦在護膚品牌和護膚原料領域。鉑舍生物主要聚焦皮膚抗衰老問題,其構建了一套“儀器+精華耗材的組合打法”。目前品牌產品線主要分為瞄準家用場景的輕醫美科技護膚產品如家用水光注氧儀、凍干精華原液等,以及日常功效型產品如修護面膜、清潔啫喱等。2021年,品牌線上客單價約為800元左右。未名拾光是一家合成生物學企業,其聚焦護膚原料領域,現已建立了植物與人體的天然生物活性分子數據庫,并基于此設計并交付了一款來源于膠原蛋白的具有抗衰功能的護膚原料。珈凱生物也聚焦護膚原料領域,主打活性物質,其依托皮膚微生態、細胞自噬以及3D仿真皮膚模型構建等技術,為護膚品品牌提供包括舒敏、全面修復、祛皺、美白、頭皮養護、保濕、控油抑痘、抗氧化、抗藍光等近百種產品,直接或間接為資生堂、華熙生物、上海家化等上千個國內外化妝品品牌提供產品和服務。“我們投資珈凱生物的邏輯有四點,一是珈凱生物深耕護膚原料十幾年,在行業有非常好的口碑;二是從市場需求來看,化妝品企業對功能性原料有持續穩定的需求;三是競爭層面,由于單個企業采購的原料規模比較小(100到500萬元左右),下游品牌方自建的動力很小;四是珈凱生物現在每年有五六千家采購方,且仍在加速成長中,具有成為細分龍頭企業的潛力。”北極光創投合伙人宋高廣表示。在微針技術、醫美相關創新藥等領域,廣州新濟藥業、攬微醫學、邁諾威醫藥均獲得了融資。微針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藥物的給藥效率和改善病人的依從性,對于醫美行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技術增量。廣州新濟藥業有六大核心制劑技術,可溶性微針產業化制劑技術是其中之一,現目前未有產品上市。邁諾威醫藥成立于2021年2月,聚焦醫美等領域的新藥開發,目前有1個醫美領域產品處于臨床研究,另有多個醫美等領域產品正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預計2022年能夠完成3-4個產品在中、美的IND申報。近期剛完成了來自安科生物千萬級融資的攬微醫學成立于2016年,以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團隊微核心,已先后突破微針藥品級GMP量產的兩大難點:高精度微針模具設計制備和自動化、模塊化生產工藝,可充分滿足藥品級微針生產的一致性、自動化以及潔凈度要求。“醫美上游一般是原有材料上的一些創新,或者進行生產方式的創新,這些都是慢慢迭代的。爆發性節點還尚需時日。”王寒表示。美容儀可以說是2021年醫美上游融資的香餑餑,飛莫、氧芬、mesmooth、inFace、AMIRO宗匠科技等全是此類品牌。這背后,是在新消費的東風下,國產品牌逐漸崛起。一直以來,進口美容儀在我國市場中占據主導。這里面包括2012年便進入我國市場的美國美容儀品牌科萊麗(Clarisonic),以及后續進入的雅萌、ReFa、飛利浦、dr.arrivo、Tripollar、Ulike、notime、FORED、慕金等。“近年相關技術的成熟使得小巧便攜的家用美容儀具備了專業的美容功能,一下獲得了年輕用戶的歡迎。”一家FA機構的投資總監告訴動脈網,例如射頻美容儀因其利用真皮層膠原纖維在達到一定溫度時會產生收縮的原理,能為用戶帶來緊致肌膚、淡化皺紋的效果而迅速走紅。加之國潮熱,資本蜂擁美容儀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動脈網在京東平臺上對主要的美容儀品牌進行了搜索,發現目前已有部分國產品牌開始熱銷,比如小米、金稻、蘭黛美妍、曲草堂、小熊電器、COSBEAUTY可思美、AMIRO宗匠科技、Femooi飛莫等品牌。根據多位投資人的表述,行業內對于我國美容儀市場的規模持較為樂觀的態度,預計3年內到300億元。另外,我國市場規模在全球占比目前不到10%,內部需求仍然很大。根據智研咨詢的《2020-2026年中國美容儀行業市場規模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目前我國美容儀產品產量增速逾20%。從市場格局看,主流的美容儀主要分為五類,分別是超聲類、微電流類、射頻類、光譜類、注氧類。從效果上來看,超聲類主要為用戶進行面部的清潔滋養;微電流能夠擴張肌肉纖維張力,從而達到提拉的效果;射頻類則是刺激真皮層的成纖維細胞,以此促進膠原蛋白的再生;光譜類的作用是撫平細紋、保持肌膚活力;注氧類能刺激干細胞生長分裂,加速傷口愈合、炎癥恢復等。“超聲類、光譜類、射頻類、微電流類這四種已經有相對成熟的產品,而注氧類是近年來新起來的品類,還有待市場驗證。”上述FA投資總監表示。當然,由于進入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且魚龍混雜,導致大量效果一般甚至劣質的美容儀產品涌入市場。2020年10月,央視新聞《每周質量報告》曾對美容儀進行調查,發現10款熱銷美容儀中,有6款產品的鎳釋放量不符合相關標準,容易導致過敏等問題;另外,還有2款產品存在低溫燙傷風險。在2021年初,國家藥監局開始征求《射頻美容類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意見,將射頻美容類醫療美容產品界定為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此舉意味著射頻美容類器械產品監管類別可能要調整。一旦行業規范與標準出臺,美容儀市場或將迎來良性發展。家用小型美容儀主要是銷往C端,在產品性質上更貼近于化妝品性質,針對TOB端的大型醫美設備在我國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市面上的明星醫美項目如熱瑪吉、歐星4D也均屬于光電類,具有損傷小見效快等特點,整體市場規模上百億,而上游醫美光電設備長期處于兩級分化的局面。”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熊喆告訴動脈網,全球前五大廠商均為歐美、韓系品牌,年銷售額在2-6億美金,其設備動輒上百萬且供不應求,毛利高達90%;而中國廠商仍以組裝生產山寨機為主,售價不及進口產品110,缺乏行業監管具有很大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國產產品在能量穩定性、光路電路結構設計等核心技術上缺乏競爭力,少部分具有研發生產實力的廠商也多轉向代理業務,形成拼資源與渠道的混亂競爭格局。高端產品市場競爭相當不充分,而隨著醫美行業合規化,下游需求將進一步放大,同時進口產品迭代速度較慢,價格昂貴使大多下游機構難以負擔。“在功能參數上與亞洲人種的適配性不足,我們認為這給予了國內廠商彎道超車機會,在長期高端市場缺位后,市場前景和回報已經被不斷驗證,依托于我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和基礎研究實力,未來必定有同樣做到世界頭部水平和體量的中國廠商涌現。”熊喆表示。比如在高端激光醫美設備中,技術難度最高的是鉺激光,其次是翠綠寶石激光、紅寶石激光、皮秒激光、染料激光等。在進行皮膚管理時,針對各個皮膚部位和不同的治療護理需求,需要用到不同的激光,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不同的激光設備品類較多。2021年融資的南京佰福主要深耕高端醫美激光技術研發和國產化,現已實現了部分設備的國產化突破。南京佰福自主研發了NDYAG調Q激光、1064nm長脈沖激光、755nm翠綠寶石長脈沖激光、2940nm鉺激光、1064532nm百皮秒激光系列產品,相關的技術指標已經達到了國內的領先水平。在輕醫美設備方面,高瓴投資的雅光醫療推出了“水嬰肌”系列產品,該類儀器是一款非侵入式無創經皮給藥醫療設備,屬II類醫療器械,同時也是獲得NMPA注冊證的無創經皮給藥系統。具體來說,其通過在皮膚上施加中頻脈沖,使角質層結構發生暫時性紊亂,產生可逆的“電孔道”,實現藥物導入。施加到細胞上的電場可以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將營養成分滲入真皮層。“國產聲光電這種產品踩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還是有不少機會,但能否勝出關鍵還是看價格和產品本身。”宋高廣表示。總結一下,因行業監管相對規范、產業相對集中,包含玻尿酸、肉毒素、再生注射劑類產品的企業將是輕醫美市場的中流砥柱,這也使它們成為行業龍頭,未來將持續拓展產品線和適應癥,通過技術創新拉動行業發展。聲光電類大型設備企業核心看價格和產品,國產替代是機會。護膚品牌、美容儀等消費類企業,持續增強產品力和強化品牌效應成為它們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趨勢:從輪廓美到狀態美,下一個醫美爆品會是什麼?金雪坤認為,從需求端來看,醫美行業的趨勢是從輪廓美到與狀態美的結合。“最早期的醫美,消費者都是想要花錢讓鼻子、眼睛等部位馬上變美,因此早期的、初級的醫美就是能夠快速解決輪廓美的問題。但這種美是最初級的,進入下一個階段消費者追求的是輪廓美和狀態美的結合,一種更高級的美。”數據可以反映這一趨勢。《2021新氧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主要聚焦輪廓美的手術類消費者占比從2019年的34.2%降至2021年的21.3%,主要關注狀態美的非手術類消費者占比從則從2019年72.%上升至2021年的83.1%。比如以光電儀器操作為主的緊致抗衰項目,成為2021全年消費金額最多的項目;此外,以肉毒素注射為主的除皺瘦臉消費,則成為2021年下單人數最多的項目。從這可以看出,上游端好的產品不缺市場,且大量需求仍待滿足。所以在后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投資機構仍將繼續關注底層技術,涵蓋針劑、機器設備到材料合成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工具平臺等領域的優質標的。不過,醫美上游存在技術和工藝上的壁壘,短期實現彎道超車也不太現實。以玻尿酸為例,盡管我國是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產過,但在高端產品上與國際同行相比,仍有一定距離。這是在于,生產玻尿酸既需要懂菌種篩選、發酵配方條件及工藝控制等生物發酵技術,還要掌握交聯相關的材料學、合成學方面的技術,需要持續的迭代和積淀。具體到材料類的突破點在何處呢?金雪坤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聯合的治療方案,“治療方案在未來一定是聯合的,例如可以將外用治療手段和注射治療手段聯合來做。”二是全程管理。三是要加強跨學科運用。一是跨生命周期的材料,即材料并非短時流行,而是能夠流行十年甚至更久;二是跨學科的材料,例如最為人熟知的玻尿酸,就是一種跨學科的材料;三是跨行業的材料,“材料的大品類必須得跨,不然就做不成一個大材料,可能就會流行一段時間就退流行了。”四是材料要具有適應癥的延展性,例如肉毒桿菌便既可以被用來祛除皺紋,也可以用來治療面肌痙攣。從這個維度看,膠原蛋白和肉毒會是下一個投資熱點。膠原蛋白技術在發展,類人源和其它類型的膠原有更好的再生、填充效果,這將帶領注射填充逐步進入再生時代。肉毒作為不可替代的品種,新拿證和基于生物工程的新型肉毒也是一個較為不錯的投資點。另外,銘豐資本認為未來在材料和技術領域出現的大維度革新還可能會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1、基于基因編輯的生物材料可能會改變填充產品現有格局。2、合成生物學會大大改變化妝品原料市場。3、創新藥行業的蛋白技術應用于醫美領域。當然,不同的應用場景和訴求,對材料及其相關的技術也有不同的要求,這需要醫美創新企業們持續摸索,不斷積累,甚至面臨失敗的風險。對于已經在行業里面已經走出來的龍頭企業,比如華熙生物、愛美客、華東醫藥等,除了持續重視研發和內部創新外,也需要如全球醫美巨頭艾爾建一樣,通過行業內收購整合持續做大做強,從而為自身的成長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接下來,醫美行業大量的投資仍將繼續集中于上游。另外,隨著監管政策的趨嚴,醫美中下游也會越來越規范,這勢必帶動行業上游市場的擴容。當技術不斷革新、優質產品頻出,醫美行業將以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效果惠及更多人群。正如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所言,任何足夠先進的技術都如同魔法在改造著這個世界。醫美,就是讓人們變得更美的那個魔法。
關鍵字標籤:台中狐臭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