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租車-台北台中出租汽車、禮車/機場接送
    租車公司   長期租車   短期租車   租車須知   服務地區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走進科奇坎初識阿拉斯加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gog.cn/system/2017/09/18/016106351.shtml"

  撐著紅傘的女士是小溪街當年朵利屋主人朵利的扮演者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導游James在雨中向游客介紹圖騰文化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港灣停泊著很多水上飛機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街道上方醒目的門坊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前街的三文魚罐頭店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三文魚飾品專賣店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商店的三文魚及北極圈生物紀念品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商店的圖騰藝術品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科奇坎圖騰公園入口處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三文魚觀景點立著三文魚模型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三文魚洄游的重要通道之一,科奇坎小溪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車觀光以及在迪納利國家公園的見聞,已經見證了James的介紹,感嘆這塊當年被俄國甩賣的土地,實在是難得的幅員遼闊的寶地。  沉淀歷史文化的科奇坎小城。凌晨郵輪抵達科奇坎,站在郵輪甲板上眺望,只見碧藍的港灣中停靠著整齊排列的漁船、游艇和水上飛機,晨曦中的科奇坎(Ketchikan)云霧飄渺,小城依山面海,A字形屋頂的房舍依山崖而建,錯落有致,意趣盎然,背靠的迪爾山海拔千余米,山頂依然白雪皚皚。科奇坎位于北緯55度,是阿拉斯加州最南部的島嶼城市,距陸地30-40英里,沒有橋梁與陸地連接,居民只靠船與飛機登陸。導游James説,科奇坎的名字,克林基特語是“射中的鷲翼”的意思,由于它是郵輪進入阿拉斯加的第一座城市,故被稱為阿拉斯加“第一城”。這里有常駐人口8000人,卻有2萬只熊,這人口不多的小城卻是州內第三大港口。1898-1901年,科奇坎陸續發現豐富的金、銀、銅礦,奠定了小城的經濟基礎;如今,郵輪旅游業已成為科奇坎以至整個阿拉斯加的支柱產業。這里鮭魚(三文魚)產量很高,又有“世界鮭魚之都”的美稱,每年7-10月,大量鮭魚從海洋歷盡艱難險阻,執著地洄游到其出生的淡水中產卵,之后數周便會死亡,而小鮭魚又會重新回到海洋成長,最后它們又會成群地向淡水洄游,重復著前輩同樣的壯舉,這是獨特而有趣的自然現象,大家可以在小溪中看到很多洄游的鮭魚。。  冒雨游覽圖騰公園。當日,天不作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James説,科奇坎一年365天有280天都在下雨,雨量是西雅圖的3倍,又被稱為美國的“雨都”。巴士帶我們來到小城北部圖騰海灣州立歷史公園,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文化的發源地。我們冒雨觀賞色彩鮮艷的圖騰柱,圖形多樣,雕鑿精美。Janes説,每根圖騰柱都隱藏著一個故事,是史上出現最早的土著人民俗文化的載體,它們顯示了古人對神靈與生靈的敬畏。在視線范圍內看到14根圖騰柱,柱頂分別有白頭鷹、禿鷹和歷史人物雕像。James説,柱頂有飛鷹的3根圖騰柱,是為紀念出海捕魚未歸的3兄弟;另有一根圖騰柱頂是林肯總統雕像,表達人民對他統一國家、廢除奴隸制所做貢獻的敬意;還有一根柱頂是西沃德坐在禮物箱上的雕像,這不是歌頌他,是把他定在恥辱柱上,因為他來到阿拉斯加收了民眾很多禮物,卻不懂得向民眾回贈禮物,盡管他購買阿拉斯加有功,可民眾憎惡不懂禮節的人。噢,色彩鮮艷的圖騰柱,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James說,科奇坎還有個著名的圖騰遺產中心,在科奇坎每個村口、每個街頭都有圖騰柱,這里是阿拉斯加圖騰柱最多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柱收藏地。在這兒逛街,看到許多旅游工藝品都有圖騰特色,甚至還有圖騰紀念品專賣店。  離開圖騰公園,巴士穿過市中心來到科奇坎溪畔,大家下車游覽科奇坎著名的小溪街(CreekStreet)。這條架設在溪流上的小街是當年淘金熱鼎盛時期的紅燈區,現在己整修成一條頗具歷史特色的商品街。小街兩旁多是五顏六色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Victoriancottage),顯得十分浪漫,如今都是商店或餐館,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其間,甚是熱鬧。走在街上看到一處淡綠色房子,這是有名的朵利屋(DollysHouse),1920年,此屋是一位名為“朵利”的女子經營的酒家。據說當時科奇坎不準賣酒,而警察對朵利屋酒家卻網開一面;傳說朵利樂善好施,頗受當地人敬重。現在,這里用作紀念館,屋內從窗簾到床柜的陳設都保留原樣,在朵利屋門前還站著一位身著白裙撐著紅傘的女子在“迎客”,她是當年朵利屋女主人朵利的扮演著,以再現當年朵利酒家的迎賓景象。科奇坎溪畔坐落著唐嘎斯雨林歷史博物館,附近有個三文魚洄游觀賞點,那里還立著醒目的三文魚模型。  科奇坎還有上山纜車、伐木工人表演、水上飛機、兩棲車“水鴨”之旅等游覽項目,我們要趕回郵輪,只能舍棄。余下個把小時就沿著前街(FrontSt.)走到小城最熱鬧的街區,寫著Ketchikan紅色字的標志性門坊十分醒目,其上方還有“WelcometoAlaska1stCity”(歡迎來到阿拉斯加第一城)的小字,下方也有一行小字:“TheSalmonCapitaloftheWorld”(世界鮭魚之都)。沿街有很多商店,石雕、木雕、北極熊動物標本、皮草、登山服及三文魚制品等琳瑯滿目。回到郵輪碼頭,一組銅像引人注目,礦工、伐木工、漁民栩栩如生,男女印第安人“原汁原味”,提著包的女性意氣奮發,這組銅像充分體現了阿拉斯加開拓者艱苦卓絕的精神風貌,令人印象深刻。  按時回到郵輪。下午3時許,尚丹號緩緩駛離港口碼頭,登上11層甲板回望科奇坎,濃濃云霧簇擁著山頭的白雪,綿綿細雨洗刷著多彩的屋舍,若有所失的感覺升騰心頭,不由抬起雙手向這座絢麗多姿的山城揮別!  停靠在科奇坎碼頭的尚丹號郵輪于世文攝  2017年8月20日下午,我們從溫哥華登上荷美郵輪尚丹號,揮別了美麗的五帆廣場,回望著與舊金山金門大橋齊名的獅門大橋,郵輪緩緩駛離布拉德內灣向北行駛。游客在郵輪上享受了海上巡航日的快樂生活,舒適地安睡了兩個夜晚,36小時之后,尚丹號于8月22日凌晨7時許抵達阿拉斯加第一站科奇坎口岸,走進科奇坎小城,初識阿拉斯加。  廉價從俄國買來的美國最大的州。郵輪在此停靠8個小時,走下郵輪,我們就順利登上早已預定的“城市觀光游”巴士,司機兼導游James熱情迎候游客,在駛往景點途中,他在介紹科奇坎之前,樂于回答大家關于阿拉斯加的問題。“美國為什麼會有遠離本土的偌大的阿拉斯加州?”我們率先詢問。“很多游客會問這個問題”,James説,阿拉斯加州(StateofAlaska)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東與加拿大接壤;面積達171.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20%,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有72萬人口,占全美總人口0.23%,居第47位。美國擁有阿拉斯加的緣由要從歷史說起,James按年代清晰地介紹。他說,1741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航行至阿拉斯加灣,1784年俄國人在位于阿拉斯加南部海岸的科迪亞克島建立了最早的永久定居點,從1799年起阿拉斯加屬于俄國。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后,俄國元氣大傷,擔心阿拉斯加會被英國奪走,想出賣阿拉斯加,當時美國想買,1861年雙方曾有接洽,但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美國無力顧及此事;直至1867年4月,由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經辦,美俄以720萬美元(含手續費20萬元)成交,合約生效日期為1867年10月18日,因此,阿州將這一天定為“阿拉斯加紀念日”。當時,有些美國人不解,批評“是愚蠢交易”,説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購買后美國只是駐進了軍隊。1912年設阿拉斯加地區,直到1959年才建州,成為美國第49個州。說到這里,James開懷大笑,他說,1896年這里發現金礦,掀起淘金熱,1968年又發現豐富的大油田,還有銀、銅、鉛、鋅、煤等多種礦藏和豐富的漁業、森林及生物與旅游資源;跨越北極圈的阿拉斯加擁有約300萬個湖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于阿拉斯加境內。阿拉斯加國家公園數量全美第一。自然環境成就了阿拉斯加眾多的國家公園,美國最大的國家公園為阿拉斯加州弗蘭格爾-圣伊萊亞斯,面積達3.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黃石公園的6倍,因此,阿拉斯加擁有“美國最后處女地”的美稱。James講得開心,游客聽得入神。事實上,之后我們乘郵輪觀賞冰川灣、乘史凱威老式火

關鍵字標籤:阿拉斯加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