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383410709196998&wfr=spider&for=pc"
佳人在哈佛發布時間:18-11-1720:17優質原創作者1910年,美國哲學家杜威出版了《我們如何思維》一書,明確提出了反省思維這個概念。杜威被看作是批判性思維的現代學科奠基人,他的反省思維即為后來風靡全球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在國內的傳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20世紀初,隨著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傳播,反省思維被引入國內,杜威的眾多弟子都是積極的踐行者和傳播者,胡適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對杜威理念的精準概括。20世紀90年代后,有關批判性思維的理念開始零星傳播到國內,但多作為國外先進教育思潮被介紹,參考價值大于實踐意義,像鐘啟泉教授在2002年發表的《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是較早介紹此方面信息的文章。近十幾年以來,隨著教育國際交流在廣度和深度上的不斷增強,批判性思維逐漸引起了有識之士的關注。批判性思維對于培養人的問題意識和思辨意識,提高人的發展能力與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教育而言,批判性思維更具有特殊的本體性意義與價值。杜威既是哲學家,也是教育家,他的反省思維既有經驗主義哲學的認知意義,也有民主主義教育的實踐意義。事實上,在《我們如何思維》這本書中,杜威就是從教育和教學的角度來界定和探討反省思維的。而且,他反思了眾多常見的教學問題,比如好奇心、想象力與理性的關系,心理與邏輯的關系,活動、游戲在思維發展中的價值,等等,可以說,即使是一筆帶過的話題,杜威也有一些發人深思的觀點與分析。杜威及其學說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魅力的體現。為什麼說批判性思維應該成為教師的必修課呢?關于這一點,我們不妨從批判性思維的定義說起。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的和反思性的思維,決定我們的信念或行動。這個定義里有三個關鍵詞:理性、反思、信念或行動。第一個關鍵詞是理性,它與感性相對。這就意味著,一旦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我們就不能僅靠感覺,憑感情,或由著性子去做事;相反,我們要盡可能控制或者擺脫感覺和感情對行動的干擾。這并不是排斥感覺與感情,而是說,在該使用理性的地方一定要恰當而充分地使用理性,不要讓感覺與感情支配自己的理智。培根說,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不光身體感覺不可靠,心靈感覺也不可靠,因此,涉及論證與判斷、問題解決以及公共決策等需要知識與理性參與的事務,必須保持理智對思考與行動的支配。毫無疑問,教學就是典型的必須由理性來支配的行為,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教學行為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借用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哲學手稿》中提到的兩個范疇,教學行為既要考慮其“合目的性”的一面,也要考慮其“合規律性”的一面。批判性思維強調理性的作用,而理性必然導致對合理性的考量。合理性就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這也是感性與理性的一個區別。我們談感覺,談情感,很難說有什麼對錯,也不用區分什麼對錯。但一旦我們開始了理性的分析、論證與判斷,那就一定要有個是非、對錯的甄別與選擇。這就像閱讀。生活中那些以消遣和趣味滿足為目的的閱讀,只要自我對它有好的感覺就行了;但以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為目的的閱讀,情況就不一樣了。獲取知識,就存在真與假的區分;解決問題,就存在著有效與無效的區分。批判性思維追求思考判斷的合理性,這恰恰是教學思維的特質。教學的過程不就是對合理性的論證與選擇的過程嗎?講到理性與合理性,還必須再引出一個概念,那就是公共性。感覺與情感是個體的,因人而異,而理性與合理性則是公共的,眾人趨同。也就是說,涉及是非對錯的判斷時,一定有一個公共的標準,知識、方法、邏輯、價值無不如此,都具有公共性。比如邏輯,它就是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則,只要你進行思維,你就要遵守這個規則。有人說我有我自己的邏輯,但如果個人的邏輯不合乎公共邏輯,甚至歪曲了公共邏輯,那你就是在詭辯。在批判性思維的分析判斷中,是非對錯不是由某個人說了算的,不管他的德性多么偉大,他的才能多么耀眼,他的情感技巧和修辭技巧多么嫻熟,他都必須要接受公共價值、公共邏輯與公共知識的檢驗與判斷。課堂教學是一個理性的活動,目標是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知識是否正確,方法是否有效,顯然有一個公共的判斷標準。第二個關鍵詞是反思。在理查德保羅的語匯中,與反思對立的概念是慣性,查德保羅專門列表對比了批判性思維與慣性思維的區別。他們認為兩者的本質區別在于,批判性思維始終保持對思考的思考,始終保持著自我審視與自我對話的狀態。杜威認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思維常處于意識流的狀態,看起來像思考,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聚合到某個對象上,缺乏思維的目標性與連貫性,這實際上只是一種白日夢或散漫思緒的狀態。當然,這種自由狀態對我們的生命也是很重要的。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每天都處在高度緊張的自我反思狀態,日常思維往往就是如此散漫與隨意,這是人性的一部分,不可貶低。但當我們面對生死問題、利益問題和尊嚴問題的時候,我們還能讓白日夢與飄忽不定的思緒來支配我們的選擇嗎?顯然,這就不能再靠自動化的自以為是了。反思意味著我們不能按照慣有的邏輯、現成的結論以及固有的方法來面對新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精髓。反思也是課堂應有的思維狀態,教師與學生都非直覺性的感受與頓悟。第三個關鍵詞就是信念或行動了。這里的信念是指經過檢驗可以確信的知識;這里的行動,是指問題解決。這就意味著,批判性思維的目的在于獲取知識進而解決問題。這恰恰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將信息轉化為知識的過程,這也就是建立確信的過程。這里涉及信息與知識的區別。比如魯迅,對于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的人來說,魯迅僅僅只是一個信息,而一旦了解了魯迅的創作經歷,理解了魯迅的作品內涵,知道了魯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就由信息變成了知識。信息與知識的區別就在于,知識的建構必須借助眾多的分析與論證,從而建立內心的理解與確信。批判性思維建立了一套確證知識的正確性與方法有效性的認知系統,因此,批判性思維也是一種學習性思維;從問題解決和創新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工作性思維與研究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的框架就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框架。因此,教師學習批判性思維,從特定角度看就是在學習如何教學。作為一個以知識傳遞為核心的職業,教師職業的本體素養有哪些?顯然,批判性思維理所當然應該位居其中,且處于優先位置。批判性思維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必修課。轉載-批判性思維應成為教師的必修課◎余黨緒謝謝您的瀏覽,樂英語筆者今日跟大家分享就到這里,關于英語教學您有什麼想法呢? 真誠期待您的關注互動。本文及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標籤:菲律賓克拉克語言學校推薦-瘋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