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ceoim.com/article-167270-1.html"
來源:上觀新聞作者:任怡君 專訪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 近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低等主要目標。《方案》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10月2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工作要求,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兩份雙碳目標文件的重磅發布,不僅體現出我國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勇氣和空前力度,同時也充分彰顯出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大國擔當。中國企業如何抓住雙碳目標發展的機遇,正成為一個全新命題。 10月2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的“聚力零碳——零碳循環產業創新論壇暨箱箱共用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認為,“雙碳目標之下,物流包裝行業的機遇在于零碳循環,但目前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性。”這場由箱箱共用發起并主辦的行業論壇,吸引了中國物流行業產業專家,博世、陶氏、萬華化學、保齡寶等行業巨頭以及多家頂級投資機構到場。 從1.0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到4.0零碳循環生態,從服務國際到戰略部署國內,箱箱共用有著怎樣的產業及行業思考?中國企業如何贏得世界競爭優勢?面對下一個十年,又會有怎樣的布局?在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的這篇深度訪問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在零碳循環產業創新論壇上演講 談政策及產業:零碳將成為影響中國未來40年產業變革的重要因素與產業升級的動力 “如果說未來是一個新時代,那么在這個新時代的秩序中,零碳是一個基本項。” Q:零碳會不會成為影響中國未來40年產業變革的重要因素與產業升級的動力? A:零碳不僅僅是能源的問題,還將深刻影響中國產業機構的重塑、重組和新標準的制定。作為中國今后40年的一項重大國策,碳中和目標不僅將帶來巨量資金的投入,也將造成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生產技術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用大量資金投入改變過去以能源消耗為主的發展模式,將催生巨大的技術提升。如果說未來是一個新時代,那么在這個新時代的秩序中,零碳是一個基本項。 作為創業者,我們一直在思考作為循環包裝產業的從業者,到底什麼才是這個時代對企業的期待?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特殊歷史階段,我們面臨著工業化、數字化、低碳化齊頭并進的發展要求。發達國家往往是先做好工業化,再進行數字化,最后才是低碳化,但我們這一代創業者必須同時面臨“三化”融合的挑戰,必須具備三副頭腦,用綜合的思維與能力解決社會的矛盾和問題;從產業視角出發,中國物流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包裝已經成為供應鏈環節除倉儲和物流之外最重要的一個角色,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其市場規模更是進入了萬億量級。所以,包裝行業屬于典型的長坡厚雪、水大魚多的大市場。我們相信,零碳是趨勢也是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新落腳點。 Q:什麼樣的企業會有更多的機會? A: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選對賽道和設置壁壘的公司總會擁有更多的機會。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行業的先行者和成功者,比如汽油車和新能源車,新的時代來得比我們想象的要更快,現在新能源車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這是理念的共識,更是新興產業與時代產生的共振。在變革的大背景下,數字化倍增效應已經開始釋放;在全球綠色發展的共識下,新的時代、新的賽道已經敞開。 Q: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探索低碳技術創新和綠色供應鏈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共同選擇。對于包裝企業來說,這里有著什麼樣的風險與機會? A:碳中和目標加速了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綠色轉型的進程,循環包裝屬于國家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節能環保”分支領域,需要依靠新技術來實現新的增長點,而不只是商業模式的轉變。 從“一次性”到“可循環”也是從“產品”到“服務”的轉變,在新的階段,用戶對服務更為期待。地面的網絡建設、包裝資產的投入、技術研發的投入,既是行業的新壁壘和挑戰,也是企業新的機會。在歐美,包裝循環服務20年前就已經很成熟,國內是在“兩山理論”后提出淘汰一次性包裝,包裝循環能夠破局一次性污染難題,是“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兼得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包裝循環的賽道,本質就是新技術的革命,這需要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包括技術、人才、供應鏈、資金等的全面轉型,國內包裝循環服務要在3年內走完歐美30年的路。 談企業及行業:數字化、可循環將引領行業深刻變革 “從產業分工角度,零碳循環的基本要素是由技術開發者、服務者、供應商等組成。在零碳循環生態圖中,也會涌現諸如零碳能源公司、零碳能源伙伴、零碳技術伙伴、零碳供應鏈伙伴等。” Q: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智能化包裝起到了哪些作用? A:物流、倉儲、包裝,在供應鏈中,包裝至少肩負了三分之一的重任,但在此輪變革之前,包裝行業一直處于邊緣化的位置。隨著各行各業產業供應鏈分工的日益精細,供應鏈散落在各個城市各個區域,物流包裝的消費量不斷增加,占據的成本份額日益上升,給環境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大。一次性包裝不再“廉價”,不僅在使用成本上給企業帶來壓力,更讓生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碳中和目標下,包裝行業的挑戰更加急迫、更加嚴峻。在雙碳目標的政策指引下,物流包裝行業從過去的邊緣化走向未來的中心化。要實現包裝可循環,智能化是必要條件,數字化是充分條件。離開了數字化和智能化,循環無從談起。毋庸置疑,在智能化和數字化領域,中國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智能包裝循環將成為生態文明的基礎設施,作為技術進步的標志釋放前所未有的動能。 Q:如何理解“零碳循環伙伴”? A:零碳是趨勢,也是未來企業的基本能力。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把零碳作為戰略核心。未來,各行各業也會涌現出各種各樣的零碳循環,它們的名稱和定義或許會不同,但是從產業分工角度,零碳循環的基本要素是由技術開發者、服務者、供應商等組成。在零碳循環生態圖中,也會涌現諸如零碳能源公司、零碳能源伙伴、零碳技術伙伴、零碳供應鏈伙伴等。 “零碳循環伙伴”,由“零碳”“循環”“伙伴”三個維度組成。“零碳”是共同的見解和目標,“循環”是實現零碳的能力和路徑,“伙伴”是以價值為導向的攜手共進。三個維度中,“伙伴”是核心。 箱箱共用不僅通過技術創新,持續為全球客戶提供零碳循環服務,更加重視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生態責任。我們與權威的第三方機構合作,制定企業碳中和實施路徑,讓零碳循環理念貫穿能源管理、技能改造、綠色設計、綠色物流、綠色服務等全流程。在研發設計端,加速新技術、新材料應用,箱箱共用當前的產品使用期限為10年,未來這個數字將因為技術創新不斷突破和延長;在工廠生產端,采用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項目;在服務端,借助數字化力量,實現全球高效協同。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將參與公益助學、植樹造林等公益項目,為地球可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Q:在零碳循環中,箱箱共用將如何承擔自己的角色? A:我們將箱箱共用定義成技術驅動型公司,而非商業模式驅動型公司。我們的愿景就是包裝循環服務,就像供水的自來水公司、供電的電力公司一樣,通過數字化技術,成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讓使用循環包裝就像用水用電一樣方便。從成立之初,箱箱共用就從未把自身定義為提供某項產業或者業務的企業,而是致力成為生態文明中的新基建,和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全新的包裝循環生態。 談戰略及業務:未來CCER將成為一個熱門的交易形態 Q:什麼是“1+2+N”戰略? A:這是箱箱共用的企業戰略,也是我們對行業的洞察和發現。箱箱共用歷經8年時間,推動包裝行業從單一“容器”視角,擴展到“包裝+數據+服務”的全新三維視角,并基于此,確立了“1+2+N”的企業發展戰略。 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介紹公司戰略 “1”是包裝循環的全網運營能力,包括覆蓋全國的前臺、中臺、后臺的循環運營管理體系和能力:前臺具備連接用戶的能力,由線上交易系統和線下銷售團隊構成;中臺具備連接資產和網點的能力,由線上運營平臺和線下的大倉、服務網點、物流倉儲和運營團隊構成;后臺具備包裝設計、制造和供應的體系與能力; “2”是包裝循環的數字化能力,箱箱共用注意到一個趨勢,上一個十年的互聯網是以數據和應用為中心,是一個2C的階段,推進了人與人的連接和交流,也推進了線上線下的融合;下一個十年將以服務為中心,企業通過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將推動實現智能控制、運營效率提升以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自行車、出租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出現了單車、打車以及換電等服務,這是下一個十年的產業形態趨勢。基于此,箱箱共用推出了2大在線循環服務,即用箱PaaS(PackagingasaService包裝即服務)和管箱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前者是用戶通過在線平臺獲取包裝循環的服務,后者是用戶通過SaaS開展智能包裝的循環管理。從PaaS場外包裝循環到SaaS場內精細化管理,箱箱共用可以向用戶提供全鏈路的包裝循環服務。 箱箱共用官網用箱平臺 “N”是面向各行各業的無界的循環包裝的解決方案能力,箱箱共用已經向散裝液體、生鮮冷鏈、化學品、新能源汽車、郵政快遞等八大行業提供包裝的循環與共用服務。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面向服裝、家電、摩配等更多行業,推動物流包裝的循環與共用。 Q:萬華化學、博世、歐萊雅等全球知名公司選擇與箱箱共用合作,您認為箱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A:“伙伴”的初心,箱箱共用從未改變。首先,我們和用戶一起共同面對挑戰,并且有能力為用戶分析和找到一個最有利的解決方案。第二,我們從節約成本入手,用可循環的優勢來對沖一次性的劣勢。第三,深耕行業近20年,我們深知“ToB”制造業對安全、品質、及時響應的重視,讓所有用戶始終處于安全可靠的服務中,這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第四,我們在達成高效循環利用之后,進一步挖掘數字化帶來的全新價值——在線碳核算,我們聯合國際權威機構BSI(英國標準協會),基于碳核算形成的供應鏈碳減排成果,讓用戶多了一個通向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和解決方案。 Q:箱箱共用為什麼要啟動CCER方法學研究? A:未來CCER在部分行業將成為一個熱門的交易形態。今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以市場化機制推動的減排正式拉開序幕。隨著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諾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全球碳市場積極擴張,目前正在運行的碳排放交易體系已達21個,全球碳交易市場每年交易規模超過600億美元。 箱箱共用啟動CCER方法學,探索碳信用與碳交易模式 綠色環保的行業具備減碳經濟價值,但是經濟收益只是結果,前期必須要做技術投入、資金投入、人才投入才能獲得新的方法學,然后獲得這種減碳效益的能力。未來,減碳能力貨幣化將成為很多行業衍生出來的全新盈利模式。啟動CCER方法學研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們要推動用戶產生碳信用交易。未來,各行各業會出現“CCER”或者碳普惠行動和規劃,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我們在物流包裝環節探索到的方法學研究,將幫助用戶變現減碳能力。我們認為,這樣的技術探索和研究是非常實用而且很有前景的。 談初心和未來:箱箱共用的成長是“中國制造”轉型“中國智造”的注腳 “中國企業有機會以領先的物聯網和數字化優勢,刷新包裝循環效率,定義產業新高度。國外市場在物聯網、數字化等技術上的行動比較遲緩,中國反而沒有包袱,可以輕裝上陣,一路領先。” 可循環包裝將引領行業變革 Q:您如何看待物流包裝的未來發展趨勢? A:第一,是可循環包裝;第二,是為碳中和做出貢獻;第三,包裝未來肯定是一個生態,而不是一個企業獨家的事情,這三點是物流包裝未來的主要方向。在這樣的前提下,包裝行業的社會分工也會越來越明晰、越來越精細,不像現在很多角色還是模糊的,每一個細分的分工,理念、專業、技術的要求都會越來越高。 在更宏大的背景下,行業將去除長期以來的浮躁和短視,做出更長期、更長遠的投入。中國企業有機會以領先的物聯網和數字化優勢,刷新包裝循環效率,定義產業新高度。 Q:箱箱共用將如何帶動智能物流包裝制造行業的轉型與升級? A:過去包裝產業的典型特征是:行業規模大,但更多呈現小、散、亂的特點。首先,制造、交易、使用、服務的效率都比較低下,處于價值鏈的底部。背后的原因是,行業處于“價格”驅動而非“價值”驅動。其次,包裝一直是被邊緣化的一個行業,沒有人才積累。第三,包裝行業不受資本市場的關注。第四,包裝行業遠離新技術變革的影響,就像一個新大陸,完全沒被開墾過。 那么,現在面臨新的轉型升級是什麼?以“高效”取代“低效”,以“循環”替代“一次性”,投入大量的人才、資金,引入最新的理念和技術,從基礎規劃到頂層設計全面升級。 對箱箱共用來說,基于數字化推動循環是當前也是未來的重點,智能包裝的循環共用為“兩本賬”找到了最佳的答案。一本是“經濟賬”,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們用新的服務形態讓用戶獲得比一次性包裝更廉價的包裝解決新方案;另一本是“社會賬”,在社會效益方面,我們找到了“零碳”的抓手,讓更多行業和企業多了一條通往碳中和的路徑。未來,我們將繼續把來自中國的智慧方案輸送到全球,目前已經在美國、日本和英國,用本地化“團隊+資本+運營”模式,將中國數字化循環模式落地,打造一張激活世界活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名片”。 Q:為什麼箱箱共用的發展路徑是從國外到國內?這對于公司及行業的發展有何啟發? A:早些年,箱箱共用是服務于國外的包裝公司,把中國制造的包裝賣給國外。我們發現,國外買走了我們的包裝是用來做服務的,并不是用來做買賣。歐美的包裝行業,從那時候開始只有一個輸出的口子:就是服務。包裝和最終用戶的關系,是服務提供者和被服務者的關系,而不是買賣,是持續循環服務的關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 箱箱共用為DPD研發的智能包裝及AI調度SaaS系統應用場景 中國作為一個制造大國,包裝從來不缺,但是包裝產生的固體垃圾和生態影響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區域和行業差異都非常大,包裝行業的理念和技術尚處于傳統階段。由于前期拓展海外市場時,我們攻克了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的問題,這讓我們的產品品質和標準都有了非常強的市場競爭力,也讓我們有機會去探索數字化和智能化。 從2015年開始啟動數字化轉型,我們自主研發了物聯網AIoT云平臺和SaaS管理系統,深度融合云計算、AI等技術,幫助用戶打通物流包裝、運營網絡和上下游網點之間的數據孤島,實時為用戶提供包裝資產盤點、貨物軌跡追蹤、風險預警、碳核算、AI輔助決策等全鏈路數字化服務,實現智慧物流場景和智能硬件的互聯互通,協同共享。現在我們在中國100萬智能包裝資產、2000個網點和30個中心倉之間高效流動。 事實上,我們也發現,包裝不僅在中國被邊緣化,在發達國家也被邊緣化。雖然循環理念在國際上已經走在前端,但是當循環成為常態之后,對循環技術的投入反而被忽略了。很多發達國家的循環資源都來自“中國制造”,持續在資本及運營上進行投入,在物聯網、數字化等技術上的行動比較遲緩。中國反而沒有包袱,可以輕裝上陣,一路領先。去年,箱箱共用歐洲郵政巨頭DPD研發了智能AI調度系統,DPD擁有整個歐洲的包裹運輸網絡,在全歐洲建立超過4.6萬個取件點,每天超過7.7萬名快遞人員在整個歐洲遞送超過530萬件國際快遞包裹至千家萬戶。由于復雜的網絡、巨大的包裹量,以及數以萬計網點的手工統計、管理及調度工作量,讓物流包裝的循環變得異常艱難。箱箱共用研發團隊結合業務場景為DPD定制了基于Sigfox廣域物聯網技術的快運專用智能包裝及AI調度SaaS系統。經過一年的運行和驗證,箱箱共用的智能包裝及AI調度系統,為DPD每個網點提升了平均50%以上的包裝利用率,降低了人工統計運營箱體成本70%以上,并將年丟失率從20%降低至2%以內,首期導入的2.5萬臺智能包裝系統,預計每年為DPD節約了500萬美元左右的包裝成本。 現在,箱箱共用輸出的不是實體產品,而是數字化的技術和服務,以及在數字化之下的全新循環智慧。對內,我們利用以數字化能力激活物流包裝行業,提升行業效率,推動智能包裝在全社會的循環與共用,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的大國承諾和擔當;對外,我們將來自中國的循環智慧方案輸送至全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全球經濟的共贏共享。 箱箱共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也代表著中國技術的崛起。毫無疑問,中國在5G、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在創新的大潮中,我們將領先技術和包裝行業進行融合創新,投入資本和人才,快速搭建物流包裝“新基建”,提供在線循環服務。從“中國制造”時代的輸出產品,到“中國智造”時代的輸出服務,箱箱共用的成長是“中國夢”的一個小小的注腳。 Q:箱箱共用要做怎么樣的一家公司? A:箱箱共用一直是一家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公司。企業的社會價值在于貢獻和奉獻,而非索取和回報。創業以來,我們的名字、業務、戰略、技術和創業初心高度一致,從未有過偏離。我們看到了一次性帶來的浪費和危害,感受到社會和環境的壓力,在誕生之初,我們就把消滅一次性當成自己的目標,致力于推動一次性使用到可循環模式的轉變。我們將傳統包裝升級為智能包裝,將單一的產品模式變成循環服務模式,用數字化技術重塑行業生態。這其實非常考驗我們的心態,不只是3年5年,甚至10年的持續沉淀,而是真正立言立志,還要有團隊、資本、伙伴、政策和配套的支持,內部和外部條件都必須要具備,最后才能成就的事業。在線循環服務平臺,是箱箱共用,也是整個物流包裝循環行業一個里程碑式的開始。
關鍵字標籤:油壓車新北 |